好友來信,對「晨起有感」一文的呼應
>> 2011-04-16
Dear Henry,
上回的信寫了一小段 卻無以為繼
突然覺得所有的文字 都是多餘的
雖不全是無意義 但也都無法闡述真正的感覺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是目前的心境
雖時有警醒 卻也還是經常浮沉在掙扎和交戰的執迷中
就拉拉雜雜 很隨性的和你聊一聊吧
或許也能呼應你的「晨起有感」?!
上次見面時你說
以為自己得不治之病 反倒鬆了一口氣 發覺自己依然有憂鬱的傾向
我卻也有另一個感受
絕大多數的人吧 其實內心最深處都是惶恐 憂鬱的 都不知活著為何
但絕大多數的人 也都無法 不敢或無力誠實的面對
更害怕未知的死亡 以及死亡的過程 也就只能苟且苟活了
也所以才必須要有宗教 必須有身心靈的學習
那一大塊無以名之的「憂鬱」的空洞
是多麼深 多麼的沉呵 這就是人類的「原罪」吧 ?!
這也是為什麼 必須面對 勇於面對的人
最終必須走上「修道」的路程
因為 這或許是唯一可能 自我救贖和解脫的機會 ?!
在讀書會 一次金綱經的課程中 曾經有位新進的同學問
這麼好的人生哲理 為什麼不積極的推廣? 為什麼不在小孩的時候就教育?
回想這輩子一路走來 如若不經過一番的跌跌撞撞怎能識得金綱經的智慧和慈悲?
這裡本是二元的空間 人的煩惱多來自二元的分別心
好壞、大小、貧富、優劣、你我 但同樣的 也唯有透過二元才得以明白
沒有別人 怎認得自己? 沒有壞 如何知好? 沒有悲 那來的樂?
原來人 就是必須在這樣
起起伏伏 悲悲喜喜 顛顛沛沛中 不斷不斷的經驗、試煉、体悟
所以我們確實無法逃避 任何我們不想要的際遇
同樣也留不住 任何想要擁有的美好
因為這原本就是宇宙生命進行的「法則」和「本質」啊
如果我們還沒能明白 還無法跳脫這二元的迷障
還沒學會順服 還有慾求 還有不能放下的「理想 」
還要心懷悲壯的「奮鬥」和「巡弋」那麼這無止盡的「折磨」
確實不會有任何結果
還要心懷悲壯的「奮鬥」和「巡弋」那麼這無止盡的「折磨」
確實不會有任何結果
我常想 老天其實真的 好慈悲 好慈悲
因為死亡 的確是終結「折磨」最快速的方法
因為它似乎又帶來了希望 生命又有機會重來了
或至少 可以獲得暫時的休息或充電
記得 在一支科學的影片中 科學家以最原始的單細胞做實驗
証明了 這些生命原本是可以長生不死的
它只是經過不斷的蛻變 然後不斷的重生
(就像我們古老的傳說-- 原始人類不會死 只要經過一次次的脫皮 又重生了)
但不知為何 這些生物自己後來卻關閉了這個功能 寧願選擇死亡
(傳說 我們人類也是經不起脫皮的痛苦,最後選擇死亡)
這或許可以說明 生命是如此難以承受的痛苦?!
悟道是多麼的艱難?!
可是 我深信 我們也不能輕易的結束生命
因為生命會不斷的輪迴 細胞會留下烙痕
靈魂會憶起印記 這才真的是逃不掉、躲不過的因果
所以我們唯一的道路 真的就只有 老老實實 認認真真的修行
最近對修行有些些新的心得 道理 其實也可以很簡單
就是放鬆的過日子 放鬆的去享受生命給予的一切
放鬆的面對每個當下的因緣 放鬆 就會有距離和高度
有了高度和距離 就會明白 明白就能包容 包容就能鬆綁
人能越來越鬆綁 就是修行啦
自己經歷數次難得的「奇遇」
深信 宇宙必然有大智慧在運作著 而且非常慈悲
所以請對自己也要慈悲 放過你自己吧
放過自己 才能接受自己 能接受自己 也才能接受別人
這也是修行喔 你已經很棒了 好好欣賞自己
別忘了 我一直都是欣賞你的
剛從台東玩回來 當地朋友帶著我們去許多私房景點
美得像一幅幅令人驚嘆的畫 今年我也要犒賞自己
玩心大起 就去玩囉 看山 看水 看花 聽鳥叫聲
還在想 是否要去參加賞鳥協會哩
馬上就要過特別的生日了 有什麼願望 我可以幫你實現的嗎?
不妨說出來囉! (可是我不保証一定能做到喔!)
1 意見:
親愛的~~ 還沒說出來 你就幫我實現了 好文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