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妓
最近,不管是平面或電子媒體,地上地下的電台,各形各色報刊雜誌,無不集中火力在討論「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去召妓的問題;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媒體記者為找出答案搞得人仰馬翻,舉國上下則是抱著看八卦的心情等待真相水落石出。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一群人口沫橫飛,卻又口說無憑,偏愛口耳相傳,搞到口乾舌燥;到底是為那樁?
召妓,幾千年來早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也是一種買賣與經濟活動,在百業中,營業額應該也算是名列前矛,只可惜因為政策的關係,不能合法公開營業,很難正確估算其營收與獲利,當然也就無法進行課稅,政府白白損失一筆龐大的稅金收入,非常可惜;如今這個地下經濟怪物,因為這個事件的爆發,再度受到關注,或許可以讓為政者重新思考由此引伸出來的相關問題吧?
召妓,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雖然賣的是人,卻只能享受彼此短暫互動的服務;買賣的雖然是肉體,卻不可擁有、帶走或收藏之;買保險至少還有一張保單在手,召妓除了會用到幾張衛生紙之外,甚麼也別想拿走;可謂「我悄悄出來,妳靜靜收錢」,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召妓,雖然沒有時間的限制,但通常都不會很久;如果不幸碰到異於常人者,無法招架,通常妓者會自認倒楣,走為上策。這種狀況應該不常發生吧,召妓者都是為一吐為快而來,應該是不吐不快;誰會為了不必付錢而強忍著不吐,自討沒趣呢?
對男人而言,召妓,跟所謂的愛情扯不上關係;反而可能是一種補償性質的反射行為;補償自己無法交到像護士、空姐、老師等高知識與專業水平的女人,或者交往金絲貓般純白種女友的遺憾;另一種則是期待從妓者身上找到女友老婆缺少的條件,如年齡、身材、鬆緊度、配合度,還有高超的技巧、服務態度等等,他們投射自己的想像在妓者身上,因此感到無限的滿足,這類人尋找的對象,大部分外形會和交往的女人極為神似。
召妓,有時是情非得已,如生理、社會條件不佳,找不到老婆的人;有時是受人之託,例如有的女人在懷孕或不方便時會鼓勵另一半花錢召妓,免得男人外遇投入情感遺留後患,原本以為是免費的,到頭來反而是最貴的。當然還有一些成年男人沒有管道發洩心情鬱悶,召妓就變成是理所當然了。很多女性會對男性說:有需要也可以自己動手,請十姐妹或五娘子代勞啊,一樣解決了事,何必非去召妓不可呢?但對男性來說,兩者的感受可是大大不同啊。
召妓, 只要理由充分,站得住腳,衛生安全,合情合理,有甚麼不可以?(至於是不是合法,就是現行法規的問題了)可是以現時社會的主流思想與價值觀,要一個人公開坦然承認有召妓行為,幾乎是不可能,即使此人有萬般理由、千般無奈,也沒有人會寄予同情與諒解,只會以色鬼或淫蟲封號辱之。
我認為,召妓是人性問題,沒有對錯或好壞,更不是法律或政治問題,它相當程度具備了需要存在的事實因素,你可以忽視、裝作沒看到,覺得不重要而不理會,但它每天都默默的在運作,不管白天或黑夜,懂得面對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的為政者才堪稱是政治家!